2018年,连续增长多年的机器人市场迎来了历史拐点。
全球机器人销量仅维持1% 的增长,中国机器人市场出现了3.79%的负增长,累积销量从2017年的13.8万台,下降至2018年的13.5万台。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体市场下行的情形下,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销售却增长了16.2%,在市场总销量中的比重比2017年提高5.5%。
国产品牌崛起是机器人行业发展大势。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领军企业,新松机器人一直以来备受市场关注。从2000年成立以来,新松的营收及净利润持续增长,尽管在机器人行业遇冷的情况下,2018年,新松的营收仍实现了26.05%的增长。
稳健成长的背后,究竟有哪些“秘籍”?从其研发方向、产品分布、市场布局中或许能窥见答案。
研发:瞄准3c市场,加大协作机器人研发研发投入是衡量一家企业创新力的重要指标。从2016年到2018年,新松机器人研发投入呈逐年上涨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研发投资项目中:“工业机器人整机综合性能测试仪”、“工业机器人智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多个项目涉及到协作机器人关键技术的开发。
工业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制造,但由于2018年汽车行业出现负增长,机器人行业受较大波及,可以说,机器人销量下滑是汽车制造市场下滑的一个缩影。
协作机器人不同于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它能够让人与机器一同工作,安全性能、柔性都更高,其应用较多的行业为3c领域。这是因为,电子产品的生产环节涉及到许多精密操作,在这一领域,人与机器配合能够取得“1+1>2”的效果。
新松董事长曲道奎曾多次在采访中提到,基于汽车行业暂时不景气的判断,在新兴市场中,新松认为潜力最大的是3c市场。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协作机器人被“四大家族”所垄断,但由于造价高,国内3c制造企业虽然有需求但仍受困于成本压力。因此,对于国内机器人厂商来说,在这一领域开启国产替代将有较大发展空间。
业务:进军半导体市场,抓住产业链迁移机遇根据近年年报,从各业务占营收比重来看,新松原有业务经营稳定。目前新松的协作机器人已经进入家电、半导体等行业,除此之外,物流仓储自动化、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线集成、交通自动化等业务也均已实现较大规模收入。
但是新松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横向进行多领域拓展。
随着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迁移,英特尔、三星等国际大厂陆续在我国大陆地区投资建厂,大陆对半导体领域自动化设备需求提升。
基于此,新松开始进军半导体装备领域:2009年、2011年新松开始承担两大国家集成电路“02专项“项目,加大了对半导体设备的研发;2018年,新松机器人开始设立半导体装备bg,主要面向以芯片制造,面板制造为代表的泛半导体领域,提供设备与自动化解决方案。目前,新松已经成功研发了国内首台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新型双臂大气机械手,并且通过了终端用户华创、中微等客户验证。
除了在产品开发上加大力度,新松在资本层面也采取了相应动作。2018年1月,新松以约 6.4 亿元人民币收购韩国半导体设备企业新盛旗下公司 80%的股权。不难看出,通过这些举措,新松希望在下一个行业爆发点来临前抢占先机。
市场: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全球化布局增长收入从分地区的销售情况来看,新松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开拓:2018年海外市场销售额增长74.83%。据了解,新松在上海设立的国际总部负责海外业务,2018年底首批200台服务机器人已经销往欧洲市场。
此外,新松吸收了新加坡子公司的运营经验,积极在海外成立子公司和办事处。目前新松的业务覆盖35个国家,其中包括“一带一路“计划中的17家。全球化布局能让新松发挥多年来积累的产业链协同优势,在机器人领域实现“强者恒强”。
事实上,机器人市场进入“寒冬”意味着行业进入洗牌期,前几年趁着行业整体势头强劲发展起来,却又不具备核心技术的企业,将会在这次洗牌中被淘汰。但对于拥有核心技术且已找到新盈利点的新松来说,自然无惧“寒冬”。
编辑:常亮
作者:马诗晴来源:亿欧